近年来,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,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但是对于更多的想买新能源车的人来说,自己所在地区的充电桩建设依旧是“拦路虎”。有数据显示,今年前10个月,我国充电桩总数增加了27.9万台,同比减少17%。而在一些地区,不少充电站的充电桩无法充电,有的无电源接入,有的连运营单位都已不知去向,大量充电桩成“摆设”。(11月22日《每日经济新闻》)
与传统燃料汽车相比,新能源汽车由于采用电机等进行驱动,无污染,用车成本低,以及在提速方面优点明显。据公安部数据,截至2020年6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17万辆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,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%左右。
但是,因为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,缺少统筹安排、整体规划,加上运营企业管理混乱、设备老化、缺少维护、充电桩无法充电等问题,导致新能源汽车发展出现瓶颈。
充电桩沦为摆设,不是一个两个地方的问题,而是不少城市存在的大问题。因此,既然涉及城市未来发展,政府相关部门应“一盘棋”通盘考虑,科学规划,统一把充电桩纳入城市建设蓝图当中,高质量建设、高效率管理。同时,充分利用民间资本,提高研发水平,降低生产成本,探索经营模式,发挥最大价值,产生最大效益。
只有多方合力、多措并举,把基础打实,把事情做优,才能清除新能源汽车发展障碍,才能使新能源汽车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。
点评:高飞
漫画:于仁智